|
【佛山企业】王海峰接受专访,建言佛山深化开放合作 |
【foshanqiye】2018-11-29发表: 王海峰接受专访,建言佛山深化开放合作 “过去40年,佛山创出了一条改革开放创新的独特之路。一方面,培育出美的、碧桂园等多元化民营企业发展样本。另一方面,形成了顺德、南海等多种差异化发展模式。”日前,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 王海峰接受专访,建言佛山深化开放合作“过去40年,佛山创出了一条改革开放创新的独特之路。一方面,培育出美的、碧桂园等多元化民营企业发展样本。另一方面,形成了顺德、南海等多种差异化发展模式。”日前,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接受南方日报专访,针对改革开放的佛山探索、民营经济的培育与壮大、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等多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40年来,佛山依靠宽松的政策构建亲商的环境,牢牢抓住三次经济全球化机遇。正因如此,佛山独特的改革开放道路备受外界关注与称道。 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开启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崭新未来。面对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王海峰认为,佛山应充分凸显民营经济活跃这一特点,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以此明确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独特定位。 ■专家简介 王海峰是英国巴斯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合作。 观点摘要 一 过去四十年,佛山创出了一条改革开放创新的独特之路。一方面,培育出美的、碧桂园等多元化民营企业发展样本。另一方面,形成了顺德、南海等多种差异化发展模式。 二 佛山是我国在对外合作领域探索较早、较为成功的幸运之城。一方面,虽然佛山没被赋予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但它有着宽松的政策与亲商的环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佛山毗邻港澳,承接了来自港澳的制造业转移,发展出了最早的一批工业产业。 三 2008年以来,佛山的发展模式和经验逐渐受到外界关注,这也帮助佛山政府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视野、更深的层面进行全面反思和政策调整。特别是在国内经济换档减速的大背景下,佛山市区镇三级政府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宏观政策环境变化,在复杂环境中找准自身定位,塑造新的优势。 四 佛山制造业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最后一个标杆就是德国。德国给佛山的启示是什么?首先就是要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佛山永远不能“抛弃”制造业,未来佛山发展路径的核心仍是制造业。以制造业为基础,佛山企业要逐步向工业设计、基础研发等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五 德国的政府部门通常是“隐藏”在“幕后”的。与此同时,德国政府服务能力也非常强。通常来说,在一个政府服务高效、营商环境优良的国家和地区,政府是没太多“存在感”的。这种尺度应该如何准确拿捏,需要佛山政府认真思考、仔细研究。 a 佛山对外开放合作有三大经验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应该说佛山闯出了一条独特的改革开放创新之路。这得归功于佛山对外开放合作的三大经验:良好的营商环境、善于寻找与把握机遇、善于利用和发挥市场活力。 南方日报:一直以来,佛山被认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对于过去40年佛山在改革开放与对外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你如何评价? 王海峰:事实上,在对外合作方面,佛山拥有多个“第一”。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佛山便大胆探索通过中外合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例如,1983年,佛山引进意大利彩釉砖自动生产流水线,年产墙地砖30万平方米,是国内第一条建筑材料全线引进的设备。1986年,石湾工业陶瓷厂从日本引进国内第一条马赛克生产线,年产100万平方米。 可以说,佛山是我国在对外合作领域探索较早、较为成功的幸运之城。一方面,虽然佛山没被赋予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但它有着宽松的政策与亲商的环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佛山毗邻港澳,承接了来自港澳的制造业转移,发展出了最早的一批工业产业。 南方日报:在你看来,佛山能在改革开放与对外合作方面先行一步的原因是什么? 王海峰: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应该说佛山闯出了一条独特的改革开放创新之路。我认为,这还得归功于佛山对外开放合作的三大经验。 首先,佛山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迎来了三次经济全球化机遇:第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三次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佛山在对外开放方面闯出了一条非常独特的道路:一方面,培育出美的、碧桂园等多元化民营企业发展样本。另一方面,形成了顺德、南海等多种差异化发展模式。 纵览佛山过去40年的发展,其最大特点是顺应改革开放历史潮流,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与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得内、外资企业相互竞争,利用三次经济全球化机遇,比翼齐飞,助力佛山经济整体腾飞。 其次,佛山善于寻找和把握机遇,不断对标学习。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的战略触角从珠三角转向港澳,最终走向全球,基于自身优势变化,不断寻找新的标杆并对标学习。 佛山的第一个标杆是深圳。尽管享受不到经济特区政策,但佛山一直将深圳作为学习的标杆,着力营造开放的政策环境。第二个标杆是港澳企业,为佛山吸引外资与利用外资提供了政企关系的样本。第三个标杆是德国。通过对标制造强国与地区,佛山的发展视野与格局越来越高,逐渐形成适应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亲商的政策环境。 最后,佛山还善于利用和发挥市场活力,尊重企业自身选择。1992年之前,与长三角其他地方政府相比,佛山更多地通过“放水养鱼”的模式,大胆放权,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只要有利于市场竞争、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佛山各级政府都会积极努力地去落实。 这种服务企业的良好施政习惯,蕴含着历届佛山政府对于机遇的敏锐把握与良好的政策理念。过去40年中,很少有地方政府能做到佛山这样“持之以恒、不忘初心”的地步,这也是值得思考和推广的重要经验。 b 对标全球提升企业创新力 佛山已有不少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但技术、质量、人才、企业文化仍需进一步提升,才能在大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这既要求企业更好地对标全球科技创新型企业,也要求各级政府对标科技创新型经济体,大幅度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 南方日报:一直以来,佛山以民营经济大市为人所熟知。根据佛山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5%。你如何看待民营经济在佛山改革开放与对外合作当中发挥的作用? 王海峰:我认为,过去40年佛山的飞速发展与民营企业分不开。改革开放早期,佛山有着一大批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后来,这群人逐步向企业家转型,并充分发挥了佛山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不断创新进取。 我总结,佛山企业家有着敢为人先、敢于面对挑战以及不断进取的企业家精神。 不同于其他地区民营企业“小富即安”的心态,佛山民营企业保持着“持续创业、不断进取”的激情。对佛山的企业家来讲,创立企业生存下去是一次创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是二次创业,成为具有技术品牌文化的全球500强是三次创业。佛山企业家这种“三次创业”的精神,在全国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因此,佛山传统制造业能够孕育出美的、碧桂园这样千亿级全球500强企业,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 同时,依托行业协会搭台,佛山企业家群体逐步形成了抱团发展、互相学习的态势。这更容易培育出一个既有竞争又有秩序的市场。 此外,佛山的政府部门与企业还有一个特点:善于总结与反思。2008年以来,佛山的发展模式和经验逐渐受到外界关注,这也帮助佛山政府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视野、更深的层面进行全面反思和政策调整。特别是在国内经济换挡减速的大背景下,佛山市区镇三级政府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宏观政策环境变化,在复杂环境中找准自身定位,塑造新的优势。 南方日报: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受到了各界关注。在你看来,佛山应该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找准定位呢? 王海峰: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在此过程中,佛山找准自身定位很重要。对标香港、澳门以及湾区其他城市,我认为,佛山最大的“底牌”仍是民营经济。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佛山要在大湾区建设中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担负新的历史使命,继续保持自身独特优势,就必须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做强做优走向世界。目前,很多佛山企业处于第三次创业初期,对技术、质量、人才、品牌和企业文化有更高的要求。 应该看到,佛山已有不少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但技术、质量、人才、企业文化仍需进一步提升,才能在大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这既要求企业更好地对标全球科技创新型企业,也要求各级政府对标科技创新型经济体,大幅度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 c 借鉴香港样本为民企发展添活力 香港高效的政府治理能力与开放的营商环境,是值得佛山对标学习的。佛山与香港的沟通互动,将有助于佛山传统产业的全面提升,使得民营企业得以保持活力,实现第四次、第五次创业。 南方日报:这两年,佛山提出要借力港澳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具体就包括全面落实“香港+佛山”机制。回顾佛山的改革开放历程,你如何看待香港对佛山发展发挥的作用呢? 王海峰:应该说,佛山很早就和香港有着紧密联系,例如,1978年6月,佛山市绣品工艺厂与香港源盛有限公司签订来料协议。1981年,佛山市无线电四厂与香港运高电子产品有限公司签订的关于合资经营“佛山电子有限公司”合同获批准,这是佛山地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在改革开放初期,港澳企业为佛山吸引外资与利用外资提供了政企关系的样本。彼时,宽松的政策构建了亲商的环境,加上较为规范的行政审批流程,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开放要素。 从现在来看,香港高效的政府治理能力与开放的营商环境,是值得佛山对标学习的。此外,香港与佛山在产业结构方面有着比较强的互补性。佛山的优势产业多为传统产业,例如家电、陶瓷产业等。而香港在新经济领域的表现较为突出,例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方面。 当前,佛山传统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亟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加速转型升级。因此,两地在产业合作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我认为,佛山与香港的沟通互动,将有助于佛山传统产业的全面提升,使得民营企业得以保持活力,实现第四次、第五次创业。 南方日报:围绕民营经济与制造业发展,近年来德国成为了佛山政府、企业对标学习的标杆。在你看来,德国的哪些经验值得佛山学习呢? 王海峰:我觉得,佛山制造业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最后一个标杆就是德国。德国给佛山的启示是什么?首先就是要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可以看到,德国很多企业都发展成为“百年老店”。而“百年老店”也应是佛山企业为之奋斗的目标。我认为,佛山永远不能“抛弃”制造业,未来佛山发展路径的核心仍是制造业。以制造业为基础,佛山企业要逐步向工业设计、基础研发等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在政府层面,德国的政府部门通常是“隐藏”在“幕后”的。与此同时,德国政府服务能力也非常强。通常来说,在一个政府服务高效、营商环境优良的国家和地区,政府是没太多“存在感”的。这种尺度应该如何准确拿捏,需要佛山政府认真思考、仔细研究。 我有种感觉,未来佛山的产业、经济发展会与德国相似。佛山企业通过与德国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德国制造”所崇尚的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将在佛山企业中留下烙印。 此外,佛山与德国之间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也将深刻影响佛山制造的发展,因为教育与生产实践是分不开的。我认为,佛山需要研究德国中小城市面向产业的独特教育方式。事实上,德国学生在校时间并不长,没有培养大量的博士后,但能培养出大量创新人才。很多创新来自本科生甚至技工人才。他们的知识结构构建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值得佛山好好研究。 d “以商引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佛山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一种途径是“以商引才”,即依靠本土有实力的企业招揽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包括人才、技术、专利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各级政府一定要认识到企业“走出去”对当地经济和产业创新转型的重大意义,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南方日报:当前,佛山提出要走“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创新道路,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此,你有何建议? 王海峰:2008年以来,佛山的发展模式和经验逐渐受到外界关注,这也帮助佛山政府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视野、更深的层面进行全面反思和政策调整。特别是在国内经济换档减速的大背景下,佛山市区镇三级政府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宏观政策环境变化,在复杂环境中找准自身定位,塑造新的优势。 目前,佛山制造业已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家电、陶瓷和铝型材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处于很高水平。另一方面,佛山产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科技创新助力生产型服务业的大发展,积极培育全球竞争新优势。这就要求佛山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才、技术等高端资源,将产业链由制造环节向服务领域拓展。 南方日报:具体而言,佛山企业应该如何链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 王海峰:佛山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一种途径是“以商引才”,即依靠本土有实力的企业招揽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包括人才、技术、专利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第二种途径,是吸引具备全球科技领先水平的创新企业或研发、设计、技术中心等功能性分支机构落户,这种方式在实践中难度很大,对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区域市场环境有很高的要求。 从目前情况看,第一种途径在佛山较为成功。也就是说,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认识到企业“走出去”对当地经济和产业创新转型的重大意义,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对很多有竞争优势的佛山企业来讲,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再分工,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参与建设“一带一路”,为其巩固国际市场份额、进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王芃琹 瓷砖相关 佛山检验 佛山卫浴 佛山建陶 企业标准 企业俱乐部 企业报 企业外迁 企业发展 ,本资讯的关键词:2008年差异化发展line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佛山企业改革开放企业发展佛山制造科技创新政策调整民营企业宏观政策 (【foshanqiye】更新:2018/11/29 15:15:13)
|